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打造國有跨國公司的路徑選擇
作者 章玉貴(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教授)央企的後續改革需要尊重市場規律。建立一批具備合理的股權結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並有著配套監管的現代央企,無疑是改革的方向。而為瞭使央企真正獲得內生性的競爭優勢,長遠來看,政府必須給予央企作為市場主體所應有的商業空間在中國經濟棋局中處於核心分工地位的上海,日前出臺瞭《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引起瞭社會的廣泛關註。在上海此次拿出的這份菜單中,國際化是主打牌。上海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以改革為動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形成2至3傢符合國際規則、有效運營的資本管理公司;5至8傢全球佈局、跨國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跨國集團;8至10傢全國佈局、海外發展、整體實力領先的企業集團;一批技術領先、品牌知名、引領產業升級的專精特新企業。上海的雄心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業已成為制造和出口大國的中國向產業和資本強國邁進的內生性願望。筆者也認為,未來10年,中國有望在全球資本流動與跨國並購中扮演更為積極與主動的角色。不過,盡管中國並不欠缺成為全球資源配置強國的資本要素,但真實世界一般不兌現靜態的假定。經濟強國須有一定數量跨國公司在市場經濟信念和市場機制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普通市場主體對握有巨大政策和資源優勢的國企尤其是央企可謂既愛又恨。毋庸置疑,站在整個國傢利益的層面上,國企作為國傢力量的象征以及履行國傢責任的最有力主體,不僅有著繼續存在的必要,而且還需做大做強。事實上,在2013年的全球500強企業排名中,榜單上的中國企業絕大部分是國企,而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3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入圍的中國品牌,CCTV、國傢電網、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中國移動、新華社和中國鐵建(601186,股吧)等均是“國字號”。令人擔憂的是,國內某些深受產權理論浸潤的人這些年來一直在鼓吹央企應該進行私有化改革,有的人則打著漂亮旗號,鼓吹將央企股權直接分給普通民眾。這話聽起來似乎很有草根意識和關懷氣質,也格外有誘惑力,其實並不一定行得通。眾所周知,葉利欽主政時期啟動的“休克療法”已經在這方面繳瞭巨額學費,以至於今天俄羅斯尚在還債。而放眼世界,即便是最不喜歡中國央企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群體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筆者註意到,在全球500強企業排名榜單發佈之後,不少輿論都對上榜央企提出諸多批評,核心意思大概是主要依靠壟斷上位的中國企業缺乏持續競爭力。的確,依靠國傢扶持做大的央企遲早要告別政策和資源紅利,筆者也認為現時存在不少央企越來越不思進取的跡象,假如不能進行相關改革,則有可能在構築競爭優勢之前喪失原先握有的比較優勢。但是有一點必須承認,假如沒有上述這些央企,則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成色肯定會清淡不少。同樣,中國在維護國傢經濟主權方面也會缺少諸多力量杠桿。中國企業如今能夠在市值上比肩埃克森-美孚、微軟、蘋果、必和必拓以及通用電氣等世界頂級企業,既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必然結果,又是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強國的內在要求。今天,判斷一個國傢是不是世界經濟強國,既要看該國的經濟規模與產業控制力,也要看該國是否擁有以及擁有多少世界級的跨國公司。例如,美國對許多發展中國傢的經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過其遍佈世界的富可敵國的跨國公司來實現的。中國隻有湧現一大批足以匹敵西方一流企業的超級企業,才能避免在國際分工、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等方面受制於人。欠缺全球資源配置力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將達到100傢甚至更多,這是肯定的,但中國主要以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為主的“500強企業”能否一直保持目前的優勢地位,則很難說。眾所周知,歐洲和日本企業之所以暫時從排行榜滑落,關鍵原因在於受經濟與金融危機的沖擊較深。這些企業在技術、品牌與管理上的優勢並未失去,其逆境調整能力一點也不容忽視,一旦全球經濟形勢與經濟信心好轉,他們將再次占據產業鏈中心環節。再來看看中國企業,由於長期以來偏重於規模的擴張而忽視瞭隱含性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尤其是核心競爭優勢的打造,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隻是處於一種表面繁榮狀態。嚴格意義上說,中國迄今還沒有一傢具有一流競爭力的世界級跨國公司。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是指能在全球范圍內對資源進行最佳配置的企業,而中國目前的頂級企業中無論是已進入世界500強前十名的中石油、中石化、國傢電網,還是近年來表現搶眼的華為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都遠沒有強大到可以在全球配置資源的程度。特別是以寶鋼、上汽和一汽等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隻是從業務結構來看具備瞭跨國公司的雛形,離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還有相當一段距離。產品結構中真正自有品牌的比例不足30%,超過70%還是扮演供應鏈制造商的角色。實際上,絕大多數中國制造企業,其有競爭力的產品基本上集中於低附加值產品領域,在國際分工中仍然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無論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還是先進制造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情況:本土企業由於缺少核心技術 和核心產品,嚴重依賴國外的技術創新,盈利水平受到限制和擠壓;在一些先進制造業領域,跨國公司通過產品鏈條內的垂直分工,在中國投資生產低附加值零件和整機裝配,同時進口凝聚技術精華的高附加值部件,大部分利潤都被外資拿走瞭。至於主要靠壟斷做大做強的中國金融企業,其真正的危險在於制度缺失,在於中國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迄今尚未按照現代商業銀行制度來明晰產權以及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在中國的產業越來越深度被納入國際分工體系之中的今天,如果中國的一流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不能占據價值鏈中的高端環節,則這種規模意義上的一流企業依然處在低質高耗、低效率、低附加值的產業鏈條中,就意味著有可能受制於人,處於被動和跟隨的地位,甚至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從世界經濟調整的周期來看,留給中國的經濟追趕期大概還有三年到五年。假如中國企業不能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治理結構和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一旦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洗牌完畢,發達國傢企業重新煥發活力,則中國企業又將被強勢企業再次“鎖定”,屆時就有可能在失去比較優勢的同時又將錯過提升競爭優勢的“時間窗口”。給予央企應有的商業空間中國要化經濟規模優勢為實質性競爭力,既需要生命力頑強的民營企業去填補空間,佈局世界,更離不開握有政策與資源優勢的央企整體競爭力的跨越式提升。在既有的全球化格局下,由貿易規模和結構決定的品牌空間,已基本上被美日歐等發達國傢的領先企業占滿。中國企業要掙脫枷鎖並最終打進主要由發達國傢的企業所主導的品牌俱樂部,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受到已經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具有技術創新優勢和品牌優勢的跨國公司的打壓甚至圍剿。應當說,這些年來,國資委在探索解決央企產權虛置問題、建立現代公司治理制度、求解激勵—約束相容難題等方面做出瞭許多有益探索,也直接推動瞭央企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但國企改革作為世界上最具難度的經濟命題,不僅沒有太多可資借鑒的國際經驗,也沒有通約的經濟理論作指導,因而始終令各國領導人頭疼不已。特別是對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世界上最為龐大國企經濟體系的國傢來說,改革的約束條件尤其繁雜。簡單套用主要基於資本主義治理經驗的市場經濟規律來啟動國企改革顯然不能奏效。事實上,30年來,中國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對現代經濟學的突出貢獻是印證瞭漸進式改革的可行性與合理性,以及提煉出瞭轉軌國傢產權改革的邏輯。中國的改革讓世人知道,盡管產權明晰非常重要,但並非促進經濟發展的唯一的、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制度安排,它是一個內生的制度安排,隻有當市場經濟其他的制度有瞭相應完善的情況下,產權本身才會內生地明晰化,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在一個有效政府的引導下,國企不僅可以適應市場化,也可以在市場競爭中構築新優勢。可以說,中國以漸進式改革為特征的國企改革為世界范圍內的相關改革提供瞭極具價值的研究樣本。關於這個樣本的研究豐富瞭現代企業理論的研究視角,也由此得出瞭新的結論。改革沒有回頭路。今天,以100多傢央企負責人為代表的國企經營者切實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是:一旦失去政策和資源紅利,自己領導下的央企還有多少競爭力?尤其是與皇傢殼牌石油、埃克森-美孚、GE以及匯豐、三星等一流企業相比,中國同行還有多少比較優勢?從當前企業競爭趨勢來看,除瞭重視技術研發、品牌提升和管理改進之外,頂尖企業尤為關註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提高。美國企業更是借助以軍事實力為支柱的國傢力量工具來提升上述能力。而這恰恰是中國的軟肋。筆者認為,在央企改革方面已經積累瞭較為豐富經驗的中國,亟須集中海內外關心央企改革的人士智慧,拿出一套契合央企改革並能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改革方案來。顯然,央企的後續改革需要尊重市場規律。建立一批具備合理的股權結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並有著配套監管的現代央企,無疑是改革的方向。而為瞭使央企真正獲得內生性的競爭優勢,長遠來看,政府必須給予央企作為市場主體所應有的商業空間。筆者認為,假如國資委主導下的央企改革能夠求得政策享受和責任承擔之間的均衡,並普遍建立現代意義上的公司治理架構。則未來10年,中國打造出50傢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央企並非不可能。
新聞來源http://信貸車貸貸款全省皆可處理news.hexun.com/2013-12-23/160833963.html
高雄機車汽車貸款
打造國有跨國公司的路徑選擇
作者 章玉貴(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教授)央企的後續改革需要尊重市場規律。建立一批具備合理的股權結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並有著配套監管的現代央企,無疑是改革的方向。而為瞭使央企真正獲得內生性的競爭優勢,長遠來看,政府必須給予央企作為市場主體所應有的商業空間在中國經濟棋局中處於核心分工地位的上海,日前出臺瞭《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引起瞭社會的廣泛關註。在上海此次拿出的這份菜單中,國際化是主打牌。上海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以改革為動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形成2至3傢符合國際規則、有效運營的資本管理公司;5至8傢全球佈局、跨國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跨國集團;8至10傢全國佈局、海外發展、整體實力領先的企業集團;一批技術領先、品牌知名、引領產業升級的專精特新企業。上海的雄心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業已成為制造和出口大國的中國向產業和資本強國邁進的內生性願望。筆者也認為,未來10年,中國有望在全球資本流動與跨國並購中扮演更為積極與主動的角色。不過,盡管中國並不欠缺成為全球資源配置強國的資本要素,但真實世界一般不兌現靜態的假定。經濟強國須有一定數量跨國公司在市場經濟信念和市場機制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普通市場主體對握有巨大政策和資源優勢的國企尤其是央企可謂既愛又恨。毋庸置疑,站在整個國傢利益的層面上,國企作為國傢力量的象征以及履行國傢責任的最有力主體,不僅有著繼續存在的必要,而且還需做大做強。事實上,在2013年的全球500強企業排名中,榜單上的中國企業絕大部分是國企,而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3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入圍的中國品牌,CCTV、國傢電網、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中國移動、新華社和中國鐵建(601186,股吧)等均是“國字號”。令人擔憂的是,國內某些深受產權理論浸潤的人這些年來一直在鼓吹央企應該進行私有化改革,有的人則打著漂亮旗號,鼓吹將央企股權直接分給普通民眾。這話聽起來似乎很有草根意識和關懷氣質,也格外有誘惑力,其實並不一定行得通。眾所周知,葉利欽主政時期啟動的“休克療法”已經在這方面繳瞭巨額學費,以至於今天俄羅斯尚在還債。而放眼世界,即便是最不喜歡中國央企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群體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筆者註意到,在全球500強企業排名榜單發佈之後,不少輿論都對上榜央企提出諸多批評,核心意思大概是主要依靠壟斷上位的中國企業缺乏持續競爭力。的確,依靠國傢扶持做大的央企遲早要告別政策和資源紅利,筆者也認為現時存在不少央企越來越不思進取的跡象,假如不能進行相關改革,則有可能在構築競爭優勢之前喪失原先握有的比較優勢。但是有一點必須承認,假如沒有上述這些央企,則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成色肯定會清淡不少。同樣,中國在維護國傢經濟主權方面也會缺少諸多力量杠桿。中國企業如今能夠在市值上比肩埃克森-美孚、微軟、蘋果、必和必拓以及通用電氣等世界頂級企業,既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必然結果,又是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強國的內在要求。今天,判斷一個國傢是不是世界經濟強國,既要看該國的經濟規模與產業控制力,也要看該國是否擁有以及擁有多少世界級的跨國公司。例如,美國對許多發展中國傢的經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過其遍佈世界的富可敵國的跨國公司來實現的。中國隻有湧現一大批足以匹敵西方一流企業的超級企業,才能避免在國際分工、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等方面受制於人。欠缺全球資源配置力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將達到100傢甚至更多,這是肯定的,但中國主要以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為主的“500強企業”能否一直保持目前的優勢地位,則很難說。眾所周知,歐洲和日本企業之所以暫時從排行榜滑落,關鍵原因在於受經濟與金融危機的沖擊較深。這些企業在技術、品牌與管理上的優勢並未失去,其逆境調整能力一點也不容忽視,一旦全球經濟形勢與經濟信心好轉,他們將再次占據產業鏈中心環節。再來看看中國企業,由於長期以來偏重於規模的擴張而忽視瞭隱含性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尤其是核心競爭優勢的打造,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隻是處於一種表面繁榮狀態。嚴格意義上說,中國迄今還沒有一傢具有一流競爭力的世界級跨國公司。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是指能在全球范圍內對資源進行最佳配置的企業,而中國目前的頂級企業中無論是已進入世界500強前十名的中石油、中石化、國傢電網,還是近年來表現搶眼的華為和招商銀行(600036,股吧),都遠沒有強大到可以在全球配置資源的程度。特別是以寶鋼、上汽和一汽等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隻是從業務結構來看具備瞭跨國公司的雛形,離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還有相當一段距離。產品結構中真正自有品牌的比例不足30%,超過70%還是扮演供應鏈制造商的角色。實際上,絕大多數中國制造企業,其有競爭力的產品基本上集中於低附加值產品領域,在國際分工中仍然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無論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還是先進制造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情況:本土企業由於缺少核心技術 和核心產品,嚴重依賴國外的技術創新,盈利水平受到限制和擠壓;在一些先進制造業領域,跨國公司通過產品鏈條內的垂直分工,在中國投資生產低附加值零件和整機裝配,同時進口凝聚技術精華的高附加值部件,大部分利潤都被外資拿走瞭。至於主要靠壟斷做大做強的中國金融企業,其真正的危險在於制度缺失,在於中國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迄今尚未按照現代商業銀行制度來明晰產權以及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在中國的產業越來越深度被納入國際分工體系之中的今天,如果中國的一流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不能占據價值鏈中的高端環節,則這種規模意義上的一流企業依然處在低質高耗、低效率、低附加值的產業鏈條中,就意味著有可能受制於人,處於被動和跟隨的地位,甚至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從世界經濟調整的周期來看,留給中國的經濟追趕期大概還有三年到五年。假如中國企業不能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治理結構和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一旦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洗牌完畢,發達國傢企業重新煥發活力,則中國企業又將被強勢企業再次“鎖定”,屆時就有可能在失去比較優勢的同時又將錯過提升競爭優勢的“時間窗口”。給予央企應有的商業空間中國要化經濟規模優勢為實質性競爭力,既需要生命力頑強的民營企業去填補空間,佈局世界,更離不開握有政策與資源優勢的央企整體競爭力的跨越式提升。在既有的全球化格局下,由貿易規模和結構決定的品牌空間,已基本上被美日歐等發達國傢的領先企業占滿。中國企業要掙脫枷鎖並最終打進主要由發達國傢的企業所主導的品牌俱樂部,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受到已經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具有技術創新優勢和品牌優勢的跨國公司的打壓甚至圍剿。應當說,這些年來,國資委在探索解決央企產權虛置問題、建立現代公司治理制度、求解激勵—約束相容難題等方面做出瞭許多有益探索,也直接推動瞭央企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但國企改革作為世界上最具難度的經濟命題,不僅沒有太多可資借鑒的國際經驗,也沒有通約的經濟理論作指導,因而始終令各國領導人頭疼不已。特別是對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世界上最為龐大國企經濟體系的國傢來說,改革的約束條件尤其繁雜。簡單套用主要基於資本主義治理經驗的市場經濟規律來啟動國企改革顯然不能奏效。事實上,30年來,中國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對現代經濟學的突出貢獻是印證瞭漸進式改革的可行性與合理性,以及提煉出瞭轉軌國傢產權改革的邏輯。中國的改革讓世人知道,盡管產權明晰非常重要,但並非促進經濟發展的唯一的、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制度安排,它是一個內生的制度安排,隻有當市場經濟其他的制度有瞭相應完善的情況下,產權本身才會內生地明晰化,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在一個有效政府的引導下,國企不僅可以適應市場化,也可以在市場競爭中構築新優勢。可以說,中國以漸進式改革為特征的國企改革為世界范圍內的相關改革提供瞭極具價值的研究樣本。關於這個樣本的研究豐富瞭現代企業理論的研究視角,也由此得出瞭新的結論。改革沒有回頭路。今天,以100多傢央企負責人為代表的國企經營者切實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是:一旦失去政策和資源紅利,自己領導下的央企還有多少競爭力?尤其是與皇傢殼牌石油、埃克森-美孚、GE以及匯豐、三星等一流企業相比,中國同行還有多少比較優勢?從當前企業競爭趨勢來看,除瞭重視技術研發、品牌提升和管理改進之外,頂尖企業尤為關註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提高。美國企業更是借助以軍事實力為支柱的國傢力量工具來提升上述能力。而這恰恰是中國的軟肋。筆者認為,在央企改革方面已經積累瞭較為豐富經驗的中國,亟須集中海內外關心央企改革的人士智慧,拿出一套契合央企改革並能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改革方案來。顯然,央企的後續改革需要尊重市場規律。建立一批具備合理的股權結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並有著配套監管的現代央企,無疑是改革的方向。而為瞭使央企真正獲得內生性的競爭優勢,長遠來看,政府必須給予央企作為市場主體所應有的商業空間。筆者認為,假如國資委主導下的央企改革能夠求得政策享受和責任承擔之間的均衡,並普遍建立現代意義上的公司治理架構。則未來10年,中國打造出50傢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央企並非不可能。
新聞來源http://信貸車貸貸款全省皆可處理news.hexun.com/2013-12-23/160833963.html
高雄機車汽車貸款
- 高雄融資汽車貸款 中和信貸 台中七期重劃區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
- 民間信貸手續費任何問題免費諮詢信貸房貸 信貸房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 台南信貸
- 財力證明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土地信用貸款案件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 重劃區法規缺錢急用哪裡借錢 房子信貸利率缺錢急用哪裡借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